原文: 大义既着,乃可微言。物物不物于物者视之,何义不大。何言不微。然善世宜民,藏通『通几』于质『质测』。贵学『儒学』其切方近譬者『佛经』耳。苦为尘封,情锢如涂,涂附未能,烂反颠决,不苶 『原文:“艹冖小” 疑原文字误』则胶。故别路旁通之。置之死地而后生,盖习坎困蒙之存乎疢疾也。惟其病病,是以不病。厌学而侈绝学之极。则是养痈也。故以志学为砥石,不被外转。纶之经之,始能立本。自为药树,乃能勿药。知而从之,从其志也。

个人观点:掌握了使用事物的本质才能随意驱物却能不被事物过来驱使,不成为物质的奴隶.这样的人大的道理明白,可以说出精妙的言论。为善于世安抚民众;道理藏于实际方法中.反之亦然.学习是相近的,当你深入其中时,儒学跟佛学就有了相似性.为什么呢?世间万物形式有所不同,但规律却隐藏于形式之中,不同的形式只不过是规律的不同体现吧。
时间总能磨平一切,四苦『 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 』都能被时间消磨,古代用来涂墙的泥巴干了十分牢固,可在时间面前也无可奈何只毁坏 .时间总是无常的,但也因此有了机变。一个人不变通犹豫不决让时间困住是自穷,而尽人事是穷天。所以我觉得事物的穷尽有两种:一时山穷水尽真的无路可走,二是穷极以待生变,别有洞天。
明白自己的缺点,正视缺点才能改善缺点,隐藏只是压制矛盾,一旦压力锅压不住了出事了,事情就远没之前纠正自己泄压安全。厌恶学习放纵学习的机会就如同
留着毒疮不去医治 。所以只有坚定自己的意志,本心不为外物所变迁,始终努力提升自己,才有安身之本。自己是药树就不担心没药可用,打铁还须自身硬亦然.但如果不去执行,那也只是随波逐流,应该明白为人一生顺从的不是外物的形式,而是本心对外物规律的感受能动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