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人适所用,以无用者为余。知无用之用,则有用者为余矣。不以有用之用废无用之余,岂以无用之用废有用之余耶。无体而前用者,善用余也,即余而一其体用者也.

个人观点:第一句 “人适所用,以无用者为余 ”人适应顺从他的地位用处(适用-显),就会把无用看成适用的补充(无用-隐)。同样 “知无用之用,则有用者为余矣。 ”则是知道了无用的用处(无用-显),有用就成为了补充 (适用-隐) 。

所以后面说的“ 不以有用之用废无用之余,岂以无用之用废有用之余耶. ”实际上是指有两种状态(或者说手段):适用无用。这两种状态是互为补充,共同作用于的。适用是形体,工具,器皿;而无用是意志,目的,能动性。 “不以有用之用废无用之余 ”,没有意识的工具是行尸走肉,不能用的.同样 “以无用之用废有用之余” ,有想法没工具也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
最后 “无体而前用者,善用余也,即余而一其体用者也. ”神无方而易无体,说的是万物(简易不易两种状态)是处在变易的过程中的,是没有固定形态的;前人明白并用这个道理可以说是善用的了 (不执于定式,始终变化正反两面看问题 )。 所以“即余而一其体用者也.” 个人觉得是善用余是以统一(行动的工具)与(行动的想法)达成自己的目的。